切换城市

首页
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
陈建新

陈建新 暂无评分

战略管理 战略综合

讲师官网:http://chenjx.sougen.cn/

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(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)
仅需5.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,仅限聘请讲师授课

立即购买

陈建新二维码
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
任意分享朋友圈
  • 查看详情>> 如何读懂国学经典的原文 有很多同学看到这个标题就觉得很奇怪,会问:陈老师,现在有那么多国学经典的翻译了,为什么还要去读懂原文呢?这个问题很好,读经典的翻译也可以将就,不过还是有一点弊病,想简单地提一下。 弊病一、读不出味道。圣人的文采本来就是天下最好的,你放弃一篇美妙的文章去读一篇庸俗的文章,是不是有点舍本求末呢?何况那感觉就像吃饭,像把桌上的饭让别人嚼碎再喂你。像和美女接吻,让一个丑男吻了美女,再由丑男传递给你。虽然也比较实在,但是心里总感觉不舒服。 弊病二、容易被误导。现在这个时代,稍微读过两天书的都去翻译经典,解读经典,每种经典都有几百种解释。当然,其中不乏一小部分专家,但是还有一大部分是晚上不钻这家就钻那家的专家,你怎么去分辨谁翻译得对,谁翻译得错。你不能分辨,肯定被误导。你可以分辨,那不如直接就读原文了。 弊病三、得不到营养。读经典并不仅仅是读懂其中的意思,更要通过圣人巧妙的言辞去净化心灵,感受天地万物最朴实最纯真的那一面。就如《文心雕龙》所说:故形立则章成矣,声发则文生矣。夫以无识之物,郁然有采,有心之器,其无问欤? 那么有同学会问:国学经典的原文那么难,怎么可能读懂?这就是对经典的一种误解了,圣人行文虽然言辞巧妙,但是简单真实,如果写出普通人都读不懂的文章,那这个人就不算圣人了。 简单地说,经典要表达的只有两种,一种是思想,一种是感情。表达思想往往文章很短,表达感情往往文章很长。举个例子,《大学》就是表达一种思想。 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 如果按照我的理解:做大学问的道理,在于明白什么是光明的德行,在于懂得和每个人亲近,在于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。 第一句结果,后面三句是达到这个结果的前提,简单明了。而文字的意思就按照你第一感觉的那个意思,不要把他想得很复杂,越简单越好,大道至简。 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也。 如果按我的理解:知道适可而止过后心就会定下来,心定下来过后就能平静下来,心平静下来过后就会心安理得,心安理得过后就能够理智的考虑,理智地考虑过后才能有正确的结果。事物有周而复始的一种规律,知道开始和结束的顺序过后,就差不多入门了。 看第二段,五句话表达五种条件和五种结果。因为我们从整体上知道他是一篇表达思想的文章,那么这个段落他的要点不在第一句就在最后一句。所以这段话就是围绕着“知所先后,则近道也”这句话进行详细的描写和推理。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。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。 如果按我的理解:古代那么想要用光明的德行对待天下所有人的人,先管理好自己的国家;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国家,先管好自己的家庭;想要管好自己的家庭,先管好自己;想要管好自己,先端正自己的态度;想要端正自己的态度,就要有足够的诚意;想要有足够的诚意,就要了解万事万物的本质。了解万事万物的本质在于一一地把万事万物接触和研究,研究到本质而自己又有亲身的体验,就把万事万物分为不同的种类,大致可以分为善恶。分好万事万物的种类才算了解了万事万物的本质,了解了万事万物的本质才能够有诚意,有诚意态度就会端正,态度端正了就算管理好了自己,管理好自己过后家庭自然就和谐了,家庭能够和谐就会引起国家其他家庭的效仿,从而让国家也和谐了,国家一和谐就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效仿,从而让天下也和谐了。不管你位高权重,又或者你只是普通人,都要把管理好自己作为第一要务。 我们先找出这一段话的要点,在最后一句: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。然后根据这种思想,从结果推到条件,层层递进,知道说到这种条件的本质。这句话最难的就是格物,你可以根据你的第一感觉来理解,格物就是把物体分类,放在一个个的格子里面,让他们清晰可见。 不知道我的分享是否让你对国学经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如果你希望做一个有境界有思想的人,如果你希望做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请打开已经尘封了千年的经书,虚心地和圣人在虚空中对话,你会收获你从未有过的收获,得到你从没得到的快乐。鸟随鸾凤飞腾远,人伴贤良品自高。 昨天读到一篇很美的古文,最后与大家分享,出自《易经》作者周文王当年的军师姜子牙所写的《六韬》:天下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之天下也。同天下之利者,则得天下;擅天下之利者,则失天下。天有时,地有财,能与人共之者,仁也。仁之所在,天下归之。免人之死,解人之难,救人之患,济人之急者,德也。德之所在,天下归之。与人同忧、同乐、同好、同恶者,义也;义之所在,天下赴之。凡人恶死而乐生,好德而归利,能生利者,道也。道之所在,天下归之。
  • 查看详情>> 易经三易中的变易—大企业家处变不惊 佛经《涅槃经》里这么一个故事: 有个大王告诉大臣:你牵来一头大象给盲人们摸摸。大臣于是象甄嬛传里那样说了一声“喏”,就去找了来一群盲人。等这群盲人摸完了大象过后,大王把盲人们召集起来问:你们都看见大象了吗?大家都说:见过了。大王又问:大象是什么呀?于是摸到大象牙齿的盲人说:大象是一根萝卜。摸到大象耳朵的说:大象是一个簸箕。摸到大象头的说:大象是一个大石头。摸到大象尾巴的说:大象是一根绳子。于是旁边一个小伙子说:不是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象是什么样子,只是他们只看到象的一个局部。 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明白大易之理之前,看到的很多事物其实也只是表象,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我们每个企业家必须对市场每个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,良好的谋划,否则将失一令,军破身死,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危险。那么,如何简单地掌握一些市场规律和决策的规律呢?问大师?太贵。问专家?太假。问银行行长,他说他们有原则。还是问道,安全免费还无毒。(我保证绝对不是推销避孕套的厂家) 《道德经》里说过:故道大,天大,地大,人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居其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请注意第二句,域中有四大,人只是其中之一。我们现代人的问题在哪里呢?就是觉得自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,可以驾驭宇宙中的一切,所以让自己有了无穷无尽的烦恼。我们大多数企业家的问题在哪里呢?就是赚了一点钱就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,什么事情想得都一厢情愿。 我们把做生意看作是在和市场规律下一盘象棋,既然你已经在下这盘棋,说明你至少拥有了一定的专业水平了。那么棋局就开始了,对手下一步你应一步,对手下一步你应一步,然后你就占优了,然后你觉得自己稳赢了,就觉得所有事情你算计好了,结果大举进攻,结果把一盘好棋下输了,这是一种结果。还有一种,你下着下着你就占下风了,就觉得运气太倒霉了,上天对你不公平了,你精神就崩溃了,然后你就投降了。 那么问题来了,是什么变化导致你输棋了呢?天时,地利你掌握不了,也怪不得你。是人和,是你的心态变了。为什么心态变了?是因为修养不够。为什么修养不够?是因为一直都是只修不养,修是一种方式,养是一种过程,把好的方式通过过程变成习惯才是好的修养。 天下象棋第一高手许银川有一种素质,就是不管下棋输赢都能够有一个从容的表情。我觉得,他的水平和很多人不相上下,之所以是天下第一,是因为他深厚的修养使他随时都有个良好的心态。在商界同样如此,心态变化同样决定着你的企业的成败。 最后希望大家从《易经-系辞》中的一句话找到心态变化的规律:圣人设卦观象,系辞焉!而明吉凶,刚柔相推而生变化。是故吉凶者,失得之象也;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;变化者,进退之象也;刚柔者,昼夜之象也。六爻之动,三极之道也。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,《易》之序也;所乐而玩者,爻之辞也。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,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,是以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
  • 查看详情>> 近日在一少儿培训机构讲课,发现当下小学生有百分之八十厌恶学习且品行不端,深有感触,看着那么天真可爱的小朋友,我觉得他们真的无辜,其实这一切的罪过都在他们的家长,家长其罪有三: 其一、从小过度放纵小朋友的欲望。其实有很多都搞不清楚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之间的关系,所以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有一个比自己意志还强大的“心魔”.那个心魔可以控制我们做自己很多罪恶的事,就算自己明明知道不该做。那么,这个心魔是怎么产生的呢?中国文化讲究"见微知著“,早在几千年前,《道德经》就提到: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也就是说我们自己的心魔是自己一点一点养大的,对于天真无邪的小朋友来说,养大他们心魔的只有他们的家长。首先,我们搞清楚人的生存需要什么,每天三个馒头,一碗水,这个人就不会饿死了,他所消耗的其他食物以及东西都属于欲望的范畴了。而我们现在的大部分家长满足的不是孩子的生存需要,而是孩子的欲望。那么对于一个既没有修为又没有意志的小朋友来说,被过度满足欲望有什么害处呢?至少有三个致命的害处:1、没有智慧,一个人在安逸的环境下是不会动脑的。2、不懂感恩,容易怨恨所有人。当你不断给他过余的东西后,你再给他不知道珍惜,你不给他就会对你生怨恨了。这把恩宠变成了恩怨。3、没有耐心,急于求成。任何东西从你需要到你得到都需要一个过程的,但是如果一直毫无条件给一个小朋友,他会认为得到任何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,也不需要任何付出的。 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我们的小朋友本身很纯洁,被我们的家长灌入那么多欲望和杂质,长大后又由我们的家长来责怪他们,这难道不算一种罪恶吗? 其二、过度轻视孩子的品德教育。在我接触到的40岁以上的人群里面,没有教养的人很少很少,我通过深入的调查发现,在他们那一辈的父母里面,不管有没有文化,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都非常严格,甚至吃饭的一个手势不对都可能遭到一顿暴打。而在现在的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群里面,百分之八十是不知道什么是品德的,当然,这跟他们没有半点关系,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教育里面对品德这一块非常的忽视。这跟现在的社会压力有关,本来孩子的品德是在0-6岁之间形成的,中国有句古话:三岁看大,六岁看老。而19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的父母,大多忙于自己的工作,没有几个有时间天天去教育自己的孩子。而品德教育又是长期的过程,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,而且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。我说这些不是空穴来风,说实话,我在25岁之前也是一个没有品德修养的人,因为爸爸长年在外工作,妈妈也会关注我吃饭睡觉方面的事,我从小是一个非常顽劣的孩子,离家出走,逃课,退学等等事情都做过。直到后来深度学习易经,道德经等著作过后,才花了两年时间慢慢调整了自己的品行。且不说古今中外成功人士都是品德高尚,德高望重的人,至少品德不好会害人害己,当然,品德是个很广泛的课题,今天就不深入探讨了。 其三、文化底蕴的培养。据我所知,这个社会在上层的人,基本上都是非常有内涵的人。什么是内涵,就是一个长期的自我积淀,自我修养和自我反省,自我升华。这些是怎么来的?世界哲学起源于中国的易经,一阴一阳之谓道。当然作为一个普通人,不需要也没办法懂得大道,但是无知总是不好的吧 ,总是会有很多无妄之灾,无缘无故得罪很多人的,当然你也不需要让你的孩子有渊博的知识,过人的智慧,熟练背诵《朱子家训》,并且能够实践上面道理的十分之一,那你的孩子这一辈子就够用了。看不懂的话在我的微博里有<新解朱子家训>。读书的道理在于实践,不能实践的道理等于不懂,不要让你的孩子背了一万句名言,一句也做不到,那只是一个移动的书橱。宁愿他只会背一句,但是能够践行,他一辈子就靠那句话吃饭都够了。 说到这里,不知道家长有没有发觉自己的罪过?所以当你在任何时候打孩子一耳光的时候,你要打自己两耳光。你骂你的孩子一句的时候,要自责自己两句。因为你才是孩子顽劣无知的罪魁祸首,你种瓜自然会得瓜,你种豆自然就有你应得的豆。
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
0755-83802522
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